十年一锦绣,寻锦处寻蜀韵。
四川古称"蜀",在以前有"蜀国"和"蚕丛之国"之称。这里的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蜀锦便是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在我国传统丝织工艺锦缎的生产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寻锦处便是起源于这片蜀地之上,2008年由乔永平创立至今,始终坚持传统纺织技艺,以十年手工,坚守千年传承。
创 立
2007年,乔永平与几位织绣手艺人在成都这座千年锦城里相遇相知。从他们那里,乔永平深深体会到传统织绣的魅力:
“传统的蜀锦色彩和立体感与数码织锦完全不同,非常漂亮,富有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和光线下来看,有不同的色彩效果。”
这让乔永平意识到,有些历经千年而来的手艺是不能轻易丢掉的。数码织锦虽然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生产出来的织锦却已经失去了灵魂,失去了那种让人一眼惊艳的魅力。
于是,寻锦处诞生了。十年间,寻锦处始终秉承手工制作的理念,如今已是市级非遗传承人,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还参与了蜀锦国家标准制定,在蜀锦传承的路上越走越远。
困 难
寻锦处十年坚持手工制作,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廉价品的冲击
数码织锦比之传统蜀锦,生产周期短,人工成本低,因此价格也较为低廉。这让很多原本打算与寻锦处合作的人,最后都因为利润的诱惑而转去做数码锦。
在数码锦廉价品的大量冲击下,乔永平更坚定了坚持传统蜀锦的决心:
“实际上传统蜀锦虽然生产效率低,开发困难,但是仍有属于他的市场,毕竟数码锦无法呈现传统蜀锦的视觉效果。”
蜀锦的原材料为蚕丝,手工织锦一天8小时只能织2-3厘米,可谓是寸锦寸金。
寻锦处为了******地呈现传统蜀锦的视觉效果,其作品并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从选材到成品,至少经过了五六个手艺人,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而在蜀锦生产的技艺方面,寻锦处从未停止学习—乔永平最感谢的人是原蜀锦厂的设计师,也是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马德坤先生,从设计和织造上,都给了他巨大的帮助。
在数码锦廉价品的冲击面前,寻锦处以精细手艺和优质作品说话,一次坚守,就是十年。
衍生品开发方向
为了让蜀锦融入现代生活,寻锦处一直努力在蜀锦的衍生品开发上。
蜀锦作为一种面料,原来主要作为服装耗材,后来制作工艺品,但也只是简单的平面应用。
怎样更贴近生活,赋予其功能性,开发衍生品,支持一个品牌的运作是寻锦处现在努力实现的工作。
寻锦处--口袋巾
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寻锦处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对蜀锦进行创新,让蜀锦更巧妙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
在越来越注重时尚搭配的现今社会,一块精挑细选的口袋巾,不仅能彰显男士的品味,更能营造一种儒雅的气质。蜀锦与西式服饰的搭配,竟然意外地合拍。
蜀锦茶叶礼盒
以蜀韵文化为主题的竹叶青绿茶礼盒上,用成都两千余年的蜀锦工艺织造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样礼盒,精致耐看,十分具有收藏价值。
如何使历经千年时光的蜀锦,在不失其韵味的基础上贴近乃至融入生活,寻锦处从未停止创作。
寻锦处创作的灵感来源一般来自历代名画或是比较有特色的地域特征,甚至任何有美感的热点题材都是很好的选材。
但所有精心创作出的作品,寻锦处都没有参加过评奖,更多的是放到市场上去检验。
对寻锦处来说,一幅能抓住大众眼球且经受住市场检验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作品欣赏
寻锦处同样传承蜀绣技艺,坚持手工绣品。
蜀绣围巾
蜀锦香包
蜀锦书签
十年手工,十年坚守
十年一锦绣,十年寻蜀韵
寻锦处还会继续传承和守护下去
......
寻锦处品牌门店分布
寻锦处手工艺生活馆: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300号,悠方购物中心4楼437号
咨询服务电话:400-816-3335
.jpg)